有读者问:
一直很想知道,为什么鱼煎锅才能出白汤,加醋又变清,到底发生了什么?
其实这个问题很有趣,白汤其实并不神秘,但想做好也没那么简单呢。我们先从油和水的「魔法」开始说起吧。
·
抢答题:下列东西有什么相同之处?
答案很简单,它们都是乳化体系。
那么,到底啥是乳化体系呢?
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:油和水是不相溶的。如果强行把油和水放在一起,就算使劲搅很长时间,只要静置一小会,还是会分成「上油下水」的两层。
但如果向里面投入一些生蛋黄,然后再猛烈地搅一段时间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——你会发现,在搅拌过程中,整个体系越来越白,越来越粘稠,最终形成了粘稠的乳白色半固体状物质。
是的,这就是乳化现象。而你刚刚得到的东西,就是一种乳化体系,我们通常称作蛋黄酱(Mayonnaise)。
蛋黄到底有什么魔力,能把油和水这两种「性格迥异」的东西拉到一块儿去的呢?
原来,蛋黄里面含有大量的卵磷脂,这种物质一端亲水,一端亲油。在高速搅打的过程中,这种物质就会把小油滴包裹起来,形成一个个「小油滴团」。大量的油滴团均匀分散在水中,就形成稳定的「水包油」体系——也就是蛋黄酱啦。
而类似蛋黄这样的,可以让油和水两种东西「不分你我」的物质,我们就称它「乳化剂」(emulsifier)。
下面说回「白汤」。其实和蛋黄酱类似,白汤也是油和水形成的乳化体系。制作白汤的原料通常是猪骨、鱼肉、鸡骨等,本身就富含脂肪。而在炖煮过程中,肉中会慢慢溶解出蛋白质和磷脂,这些物质又恰好起到了「乳化剂」的作用。
一句话来说就是:白汤并不神秘,不过是水包油,再来点乳化剂。
既然这么简单,为什么我们平时做饭的时候,如果不加注意,很难做出满意的「白汤」呢?
因为科学原理简单不代表做起来容易。想要形成很好的乳化体系,就跟材料、火候、做法都有关系啦。
·
想做「白汤」,选材很关键。
大家知道,猪骨比较容易炖出白汤,而猪瘦肉就很难。这是因为猪骨的骨髓内富含脂肪,而猪瘦肉基本没有脂肪。有了「油」,才有乳化体系嘛。
一些胶原蛋白含量丰富的食材,比如猪手,牛筋等,也比较容易熬出白汤。这是因为胶原蛋白具有一定的乳化作用。当然,如果再加上脂肪含量高的食材,那效果就更好了。
在炖鱼汤之前先把鱼煎一下,比较容易炖出白汤。这是因为煎鱼用的油给汤中带去了额外的脂肪,而且鱼做熟之后,蛋白质、磷脂等乳化成分可以更快地溶解在水里。
但是,想形成「白汤」,脂肪含量又不能太高。炖一块肥肉是不太可能有「白汤」的,因为油脂进入水中的速度太快,蛋白质、磷脂等乳化剂还来不及「包围」,就已经是厚厚一层了。所以,必须是「恰到好处」的脂肪含量才行。
除了选材,火候的控制也相当重要。
想做出「白汤」,得让油滴尽可能不要聚集起来,要均匀分散开来。所以要始终用中火加热,让锅中的汤处于比较剧烈沸腾的状态。这跟蛋黄酱要「高速搅打」的道理是一样的。
而且,沸腾状态的保持也相当重要。否则油和水会快速分层,这样想再恢复乳化体系就有点难了。所以,在给汤补水的时候不要补凉水,直接补沸水会好一些。
和蛋黄酱不同,白汤乳化体系的维持主要靠蛋白质。而酸度变化对蛋白质乳化体系有很大影响。如果醋放得比较多,使 pH 达到了蛋白质的等电点,蛋白质就会发生絮凝,乳化体系会被破坏,甚至导致「瞬间变清」的惨剧发生。所以,尽可能不放或少放醋,有助于「白汤」的保持。
(大家可以试试在牛奶中加醋,牛奶的乳化体系也会破坏哦。)
你可能会问,做白汤那么麻烦,有没有省力点的方法?
在以前,可能只能自己掌握火候了。但别忘了,现代食品工业已经发展到了非常高的高度。搞定「白汤」这种事情简直小菜一碟。下面我就给大家几个比较常见的作弊方案。
·
有很多「养生」文章会说这种白汤有助于身体健康,有「下奶」的作用,比起清汤「营养翻倍」等。
其实,看完刚才的介绍,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,「白汤」就是水加上油。比起清汤来说,白汤唯一的变化就是油更多了。而且由于来自动物油脂,所以大部分是饱和脂肪。
长期喝「白汤」的话,就相当于多摄入了很多饱和脂肪。再加上很多「白汤」的含盐量也不低,高饱和脂肪+高钠饮食,实在是健康不到哪里去。
不过,白汤的醇厚和鲜香自然也是清汤所无法比拟的。因为「好喝」而偶尔喝上一两次,对身体不至于有太大影响,只要平时尽量少喝就可以了。但如果是真觉得这东西能养生,天天喝,就得不偿失了。
所谓「下奶」的作用,就更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了。这只是来自中国传统的「以形补形」养生观念,觉得乳白色的东西就下奶。
·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欢迎关注公众号【技术型吃货】!
电 话:400-123-4567
传 真:+86-123-4567
手 机:13800000000
邮 箱:admin@eyoucms.com
地 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