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关于数学的研究,并留下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学术成果,在世界范围内的数学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但在古代,我们国家的数学家习惯于将“数学”称之为“算术”,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?
在中国的古时候,人们通常会将一种竹制材料的工具用于计算,并将其称之为“算”,而“算术”作为数学的一个专有名词,最早是出现在《九章算术》之中中,其在早期是人们特指操作这种计算工具的技术,后来则是对一切与计算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统称。
到了隋唐时期,当时的朝廷之中设立了专门用来培养数学家等科研人才的独立部门,并将其命名为“算学”。“算学”在当时的作用与影响与现在各大高校里的数学系比较类似,并配套有专门的教材,其中比较著名的书籍有《五曹算经》《孙子算法》《九章算术》等由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所撰写的算术书。
而从19世纪开始,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,西方国家围绕数学研究所取得的一些学术成果,例如几何、概率论、线代、微积分等从广州逐渐流入到我国境内,中国数学在中西学术的交流碰撞中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,但与西方学者习惯使用“数学”这一词汇之外,中国的数学家古算术仍旧坚持将“算学”作为对于数学研究的专有称谓。
直至1935年,中国数学会正式确立了“算术”的特指意义,同时将算学与数学共同作为用来象征数学知识的学术名词。而到了1939年,清华大学才最终肯定了“数学”这一词汇的统领地位,并将“算学系”改名为“数学系”。
可能正是有了这段关于数学“名字”争夺的曲折历史,才有了现如今人们将计算能力简单等同于数学能力的错误认识,其实这是对于数学的狭隘认知。除了基础的计算之外,数学还拥有几何、概率等丰富多样的内容。而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神秘而富有魅力的知识,数学才值得我们不知疲倦地去挖掘、去探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电 话:400-123-4567
传 真:+86-123-4567
手 机:13800000000
邮 箱:admin@eyoucms.com
地 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